施工縫會常呈現一些滲漏水、新舊混凝土接茬顯著等狀況,特別是滲漏水問題,給咱們帶來了很大的費事,不經影響咱們日常日子,還會給修建結構帶來一定的改變,從而使修建削減使用壽命,那么對與施工縫如何留設呢?又如何去處理施工縫常呈現的問題呢?來跟小編看一看吧。
一、了解施工縫
施工縫并不是實在的“縫”,而是因施工安排需求而在各施工單元分區間留設的縫。它僅僅因后澆注混凝土超過初凝時刻,而與先澆注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,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。
二、施工縫留設辦法
施工縫的方位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, 且應契合下列規則: 柱應留水平縫, 梁、板、墻應留筆直縫。
1、施工縫應留置在根底的頂面、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、吊車梁的上面、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。
2、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, 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~30 mm 處。當板下有梁托時, 留置在梁托下部。
3、關于單向板, 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方位。
4、有主次梁的樓板, 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, 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心1/3 的范圍內。
5、墻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/3 范圍內, 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。
6、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/3 處。
7、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外表200 mm~500 mm 的豎壁上。
8、雙向受力樓板、大體積混凝土、拱、殼、倉、設備根底、多層剛架及其他復雜結構, 施工縫方位應按設計要求留設。
三、施工縫常呈現問題的現象
施工縫處混凝土骨料會集, 混凝土酥松, 新舊混凝土接茬顯著, 沿縫隙處滲漏水等。
四、施工縫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
1、立縫外表鑿毛法
砼終凝后,擋板撤除,用斬斧或鋼桿將外表鑿毛,清理松動石子,此刻砼強度很低,鑿深20~30MM較容易,待二次澆筑砼時,提早用壓力水將縫面沖刷潔凈,邊澆邊刷素水泥漿一道,以增強咬合力。
2、增加粗骨料法
梁、板體積較大形成留置縫厚大,外表的浮漿層、泌水層也相應厚,施工縫的處理難度較大;如采納刮除外表的浮漿或二次振搗效果不佳,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辦法,將級配潔凈的碎石撒入浮漿內,從頭振搗避免石子會集。這樣會使縫處澆筑砼在體積較大處時粗細骨料均勻,水泥漿不會丟失且強度不會下降,亦能進步新舊界面的粘結力和咬合力。
3、鏟除浮漿法
當砼體量較小,簡略的辦法是鐵抹子將外表的浮漿刮去一層,深度<25MM,并挖壓出條紋狀,能夠進步水平施工縫的粘結質量,對新舊砼結合有利。
4、二次開發振搗法
把握好時刻,在砼初凝后,終凝前進行二次重振,這樣會對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漿水從頭拌和組合一次,使之更均勻密實,縫的從頭振搗實踐標明是有用辦法之一。
5、在施工縫處持續澆筑混凝土時, 應契合下列規則:
( 1) 已澆筑的混凝土, 其抗壓強度不該小于1.2 MPa。
( 2)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外表上, 應鏟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, 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刷潔凈, 且不得積水。即要做到: 去掉乳皮, 微露粗砂, 外表粗糙。
( 3) 澆筑前, 水平施工縫宜先鋪上10 mm~15 mm 厚的水泥砂漿瓷磚膠對水泥一層, 其合作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。
( 4) 混凝土應細致振搗密實, 以確保新舊混凝土的緊密結合。
( 5) 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, 其鋼筋的安置和墻體厚度均應考慮便利施工, 易于確保施工質量。
( 6)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, 宜少留置施工縫。當需留置施工縫時,應恪守下列規則: 靠前, 底板、頂板不宜留施工縫, 底拱、頂拱不宜留縱向施工縫。第二, 墻體不該留筆直施工縫。水平施工縫不該留在剪力與彎矩較大處或底板與側墻交接處, 應留在高出底板外表不小于300 mm 的墻體上。當墻體有孔洞時, 施工縫距孔洞邊際不該小于300 mm。拱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, 宜留在拱( 板) 墻接縫線以下150 mm~300 mm 處, 先拱后墻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, 但有必要留意加強防水辦法??p的迎水面采納外貼防水止水帶, 外涂改防水涂料和砂漿等做法。第三, 承受動力效果的設備根底不該留置施工縫。
( 7) 高度大于2 m 的墻體, 宜用串筒或振蕩溜管下料。